锔(jū )瓷,就是把打碎的瓷器,用锔钉抓牢修补,再修复起来的技术。这也是一个艺术再创作的过程,一件件破碎的瓷器,在锔瓷匠人的手中,通过锔瓷绝技起死回生,在残破中恢复,并创造出更美的艺术作品。

  容斋 | 中国风 艺术 生活 / 订阅号:rz17668

  经过锔瓷修补过后的瓷器,滴水不漏,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开裂。相传古时候那些走街串巷的锔瓷匠,完工之后总会向主人家要一碗水喝。用刚刚修补的碗接水,还要拿在手中聊会天过一会儿,手中的瓷碗滴水不漏,才交出货。

  锔瓷的前生后世

  起源

  锔瓷,这一中国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起于何时已无法考证,早在宋代张择瑞《清明上河图》中,就有锔匠做活的场景。自宋代算起,经历宋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国,至今也已跨越了一千多年的历程,影响了数代中国人的生活。

  《清明上河图》中锔瓷匠人

  锔瓷代表了一种惜物的生活态度

  锔瓷这一行当,民间也被称做锢炉匠,是为谋生而产生的一门手艺,是“街挑子”之中的一员,也是被人瞧不起看作是下九流的行当,可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。

  古代民风朴素,以节俭为传统美德。瓷器破碎后不忍丢弃,还有不慎打破的传家之宝、有纪念性的陶瓷器等,也都需要恢复,匠人们便开始琢磨如何将破碎的瓷器修补好。经过了艰苦的摸索,在实践中总结、理顺、规范出一套合理的锔瓷技艺,继而便产生了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当。

  “金刚钻”和“锔钉”就是这样被发明出来,广为流传的“没有金刚钻,就别揽瓷器活’这句歇后语,也是由锔瓷这一行当而来。

  民国老照片里的锔瓷匠人

  艺术再造

  锔瓷不仅仅是修复瓷器,锔瓷本身还是一种装饰。明清时代,有些人故意将品相完好的紫砂壶装上豆子,再倒入水撑裂,然后锔出特定的图案来,以此来把玩。明末,周伯高在《过吴迪美朱萼堂看壶歌》中写道:“供春、大彬诸名壶,价高不易辨。予但别其真,而旁搜残缺于好事家,用自怡悦。”

  发展至今,锔瓷技艺也增加了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元素,使锔瓷技艺变得更为灵活和美妙。当锔子在器物上成为装饰,与器物融为一体的时候,别有一番韵味。

  锔瓷流派

  锔瓷这一行当,在发展中形成山东、河南、河北三大派。

  山东的金刚钻为皮钻,河南的金刚钻为弓钻,河北的金刚钻为砣钻。三大派的三种金刚钻,虽然形状不同,操作不同,但是钻头却是相同的,都是钻石或金刚钻,而且锔钉也大致相同,只是钉脚不同而已,锔瓷的过程也大致相同。

  山东派的皮钻是由三条皮绳往反拉伸,旋转平稳,对钻头、瓷器都有保障。

  1962年山东锔瓷巧工王神手

  到了清朝乾隆盛世时期,在三大派的基础上又分为两大类,即:常活,又叫粗活,纯为民间生活用品为主的锔瓷修复粗活,通常被称作锔盆、锔碗、锯大缸的锢炉匠,所用的工具金刚钻、锔钉都比较大、粗糙、单一、是清一色的铁钉。

  而另一类则是经过艺术加工专为达官、王爷、贵族、八旗子弟们享乐而服务的锔瓷细活,即:行活,也叫秀活。所用的工具金刚钻小巧精致,锔钉完全用民间绝活锻铜工艺加工而成,美妙绝伦,有花钉、素钉、金钉、银钉、铜钉、豆钉、米钉、砂钉。由于有了锔匠精美绝伦的锔瓷细活,使得那些达官、王爷、八旗子弟们在享乐中兴起了“锔活秀”。

  自从有了“锔活秀”,锔瓷行当在古董、古玩行里有了一席之地,由被动修补而转为主动作秀,由单一的锔补转为锔补修复,嵌饰做件,镶包配饰等风格特异,艺术魅力独特的一门绝活技艺,成为古董、古玩行里古旧老瓷器作秀的一门专业行当,行活,作秀锔匠的名声也随之大振。

  天下第一锔

  王振海,别号王老邪,辽宁抚顺人。先祖为清代宫廷造办处御工,为当时“锔活秀”第一人,当年康熙微服私访时,还摸过他家的金刚钻;爷爷是北平琉璃厂状元锔匠,世人称之为山东巧工王神手,曾经是慈禧太后的御用工匠。

  王老邪的这门手艺是隔代单传,就是爷爷传孙子,不传儿子。王老邪四岁起在北京琉璃厂王家老宅开始学艺,成为家族第五代传人,世袭斋号乌龙堂。家传二十四样、七十二种、一百三十六道独门绝技,世称:天下第一锔。

  王老邪四岁开始学艺,十一岁修成人生中的第一把壶,大半辈子都和锔瓷在一起。当张国立带着破宝贝来找他时,王老邪玩心一起,做了个底托,锔成一朵会动的梅花,把张国立乐得要拜师,直说“王老邪真是邪门得很”。

  王老邪的锔钉和别人的不一样,里面加了十分之一的黄金,延展性更好,而且不会生锈。

  王老邪曾经花了一万多块钱,收集了五个朝代的六片碎瓷,经他双手锔成一个茶盏,严丝密合,世间仅此一件,名唤“七合盏”。有人出到1200万元的高价,王老邪都不卖,他说这是自己锔瓷手艺的代表。这些经历过人间沧桑的瓷片经过锔瓷这门手艺,有了新的生命,这难道不是化腐朽为神奇吗?

  传统锔瓷

  第一步,捧瓷。通过找碴、对缝,将破损的瓷器还原。

  第二步,定位点记。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以及样式张合位置和位点,确定锔钉数量和位置。

  第三步,打孔。在瓷器上标注好锔钉的位置后,用金刚钻进行打孔。

  打孔是技术活,瓷器的厚薄不同,打孔完全靠感觉,打深了就容易把瓷器打透,打浅了锔钉就不牢固。

  第四步,上锔钉。锔钉的大小,需要根据器物的大小以及破损程度来计算。一般锔瓷用的是 6mm - 8mm 的锔钉,最小的锔钉是 3mm 的,用于一些小巧的瓷器玉器上。

  锔钉的韧性和制作锔钉的水平,也决定了锔补器皿的寿命。锔钉分为金钉、铜钉、花钉等,使用什么样的锔钉,要根据瓷器的器型画片和残缺情况而定。

  最考验锔瓷手艺的是制作花钉,就是有图案的锔钉,主要是用金银铜为材质,用锻铜工艺制成。花纹图案可根据瓷器锔处的图案或者瓷器主人的意愿来锻造,常见的花钉有荷花、青蛙、梅花、树叶、小鸟、金鱼等。

  比如杯口锔一个荷花变成水中荷塘,装水的碗或盘就锔一条鱼是如鱼得水,锔一只蝙蝠是福从天降,这也是人们喜爱锔瓷的原因之一。明明早已破碎的物品经过锔匠的双手,残缺变成一种美,变成对生活的祝愿。

  第五步,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,防止瓷器漏水,这样完整的锔瓷就完成了。

  ---<End>---

  本文由<容斋> 编辑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  图片收集自网络,感谢原作者!

  查询往期文章,可点击“阅读原文”

  或访问 m.fxzgf.com (发现中国风)

  点击相应栏目按钮 可分类查询

  中国风原创文字、图片、视频内容收集

  中式家居及相关/传统工艺/中国风产品暨项目等合作

  可添加合作交流微信: nenu89

  投稿邮箱:fxzgf@qq.com